干流连续3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、“微笑天使”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数量增加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沿江各地的靓丽风景…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
文 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 李勇 周凯 李思远
【资料图】
污染物排放基数大、非法采砂、岸线乱占、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“无鱼”等级……一度,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病了,而且病得不轻。
2016年以来坚持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,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强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,力度之大、规模之广、影响之深,前所未有。
干流连续3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、“微笑天使”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数量增加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沿江各地的靓丽风景…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。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,正在长江流域奋力绘就。
2016年、2021年的溉澜溪河周边卫星影像图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
“大保护”交出高分生态答卷
溉澜溪,重庆中心城区的长江一级支流。由于城市快速发展,部分河道成为地下箱涵,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突出,溉澜溪一度成为“黑臭水体”。
为彻底截断污水溢流入江,从2019年起,重庆市投资约3.5亿元修建地下水质提升站,污水处理标准提高到地表水Ⅳ类水平,系统修复溉澜溪生态。
如今的溉澜溪,两岸草木葱翠,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之所。目前,重庆境内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干流的4012个排污口全部完成监测、溯源工作。
水质是河流生态的关键指标。2015年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数据显示:长江干流42个国控断面中,Ⅰ类、Ⅱ类水质断面占比分别仅为7.1%、38.1%。
转折发生在2016年。
遵循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,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的总基调,长江经济带开启了生态大保护的新篇章。一场场为母亲河祛除顽疾的生态保护攻坚战接连打响:
累计排查6万公里河湖岸线,查出入河排污口8.5万余个,解决污水直排、乱排问题4.2万余个;
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1703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,解决污水管网不完善、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752个;
存在环境问题的1164座尾矿库中,1054座完成整改,及时消除了一批环境风险隐患……
长江水环境质量迎来天翻地覆变化:2022年长江干流Ⅰ类、Ⅱ类水质国控断面占比分别达到12.2%、87.8%,已连续3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。
长江是我国的生态宝库。长期无序捕捞,一度让长江生物多样性严重退化,一些长江特有物种岌岌可危。
2021年1月1日零时,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。
两年多来,“水中国宝”长江江豚数量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公报》显示,2022年,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,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25种,多数经济鱼类的平均个体重量普遍增幅在15%~30%。
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黄昏时分,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的灯塔广场热闹极了,大人悠闲漫步,小孩嬉戏打闹。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处工业码头,散装煤炭堆积如山。
猇亭区关停化工企业,取缔非法码头,建起了长江大保护公园。江边“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”艺术展馆内,一件件由长江漂浮物、化工废料等制成的艺术品,向人们传递着保护环境理念。
系统治理根除长江“病灶”
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流到海,长江形成了上中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的生态系统。长江经济带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,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“半壁江山”。
生态宝库、黄金水道、经济纽带、文脉所系……治理这样一条具有多重功能的世界第三大河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。
——追根溯源、综合施策。
上游,重庆市长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。在其环境应急指挥中心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看到,万一发生环境突发事件,“装置级、工厂级、片区级、经开区级、河流级”五级污水拦截系统可以防止污水进入长江。
“环境监管上,长寿经开区累计投入约100亿元建设了各类环保设施,但产业升级才是治本之策。”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波说。
从过去主要生产初级化工原料,到现在已形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,长寿经开区不但降低了长江环境风险,还开辟了增长新空间,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.7%。
中游,湖北省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,曾因污水排放不达标被通报批评。经关闭环保不达标企业,引入新能源等绿色产业,2022年这个园区为枝江市贡献了近80%的GDP。
下游,安徽沿江五市去年落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达466个,提供了绿色产业支撑……
——协同联动,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一体化治理。
“没想到,脏乱拥挤的鱼市码头摇身一变,成了风景宜人的湿地公园,现在我几乎有空就来。”在江苏无锡小溪港渔咀公园,附近居民魏大爷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。
小溪港紧临太湖,曾是远近闻名的湖边鱼市,渔民们在此摆摊贩鱼产生的垃圾污染环境,给市民生活带来烦恼。
打造植被自然群落、沿湖生态湿地……如今的小溪港与多个湿地公园“串珠成链”,共同构建起无锡太湖水体保护屏障,成为市民游乐好去处。
近年来,江苏省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累计建成45个生态安全缓冲区,2022年江苏物种数已更新至6903种,比上一年新增857种,其中近六成为水生生物。
上中下游“一盘棋”思想牢固树立。
川渝两地签署协议,在全国率先建立新污染物联防联控机制;沪苏浙皖就跨界河湖等七项生态领域加强协作,提升长三角区域高水平保护……
——创新手段,以新思路抓长江生态保护。
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村“38号矿山”公园,如果不是高耸的崖壁,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一座废弃矿山。
近年来重庆市实施关闭矿区有偿填埋城市建设渣土,破解“渣土围城”、矿山修复资金短缺的两难问题。
“38号矿山”公园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说:“我们只用较少的钱就把这座公园建好了,因为它是用11万多立方米建筑渣土填起来的,而且降低了企业渣土处置成本,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。”
浙皖两省就新安江—千岛湖生态补偿标准、方式等进一步提档升级,为全国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提供示范。
湖北是磷化工大省,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,将磷石膏加工成建材等材料,促进工业废物循环利用……
新发展理念成为行动自觉
生态长江的归来,不仅是美丽中国的生态巨变,也是基层干部群众发展理念的嬗变。
湖北省宜昌市艾家镇,曾是远近闻名的化工小镇。2016年底,拥有47年历史的田田化工厂正式停产。
当地产业转型快马加鞭。没了污染企业,艾家镇依山傍江的生态优势逐渐显现,通过挖掘长江古纤道等文旅资源,周末和节假日村里农家民宿常常一房难求。
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,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投身其中,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开始回流。“现在环境变好了,对艾家镇的发展大有好处,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”艾家镇居民张春梅说。
宜宾,“万里长江第一城”。岷江和金沙江在此交汇,长江始称“长江”。
站在三江口向北眺望,5公里内曾是宜宾沿江工业区,沿线化工、热电、水泥、造纸等工业企业多。
近些年,宜宾投入近60亿元专项资金,对沿江企业进行搬迁或关停,招引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等180多家成长型企业落户,支柱产业从过去的白酒与煤炭“一黑一白”,转向绿色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新蓝海“一绿一蓝”。
今天,宜宾长江岸边,昔日厂房变身长江公园,水清鱼跃、人来人往,新兴产业动力澎湃,见证着新发展理念带给长江的新活力。
长三角一体化“龙头”腾飞,长江中游城市群“龙身”支撑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“龙尾”舞动。统筹生产空间、生活空间、生态空间,践行新发展理念、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成为沿江各地的行动自觉,也显著提升了三大城市群的集聚程度和承载能力,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,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、惠泽人民,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已然奏响!
(参与记者:徐海波 田中全 胡旭 卢宥伊 董雪 水金辰)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