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的M50艺术创意园区,20多年前,由一座老粗纺厂改造而成。
用一些文艺青年的话来说,北京有798,上海有M50,那里是沪上青年艺术家们的追梦地,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许多当代艺术家的工作室。
(相关资料图)
据说2004年,美国《时代》周刊曾以“上海时尚地标”之名报道了M50,因此在海外旅行手册里,M50也成为外国游客访沪的热门地。
我不知道Antonio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来到了M50,但跟他相比,我这个上海居民,却更像个游客,他游刃有余地带着我参观园区的一草一木,参观他的新画展。
“我已经在上海生活了23年。”他得意地笑道。
Antonio Sevilla出生于西班牙卡塔赫纳,从小跟随家人在比利时生活。2000年千禧之年,因为工作的关系,Antonio来到中国,之后定居在上海。
四岁的时候,Antonio就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艺术天赋,他善于用手工、雕塑、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因着迷于文艺复兴艺术,他周游意大利,研学达·芬奇、米开朗基罗、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。另一方面,七八十年代正好也是好莱坞电影席卷全球的黄金时代,在遥远的欧洲,Antonio在银幕上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东方偶像——李小龙。
“我喜欢他肌肉的线条,喜欢他对力量的控制和充满禅意的人生态度。”Antonio感叹道。李小龙打开了他对东方世界的向往。但他没想到此后的多年,他会与上海这座东方之城产生那么多故事和回忆。
采访的当天,天下起了瓢泼的大雨,那是今年夏天上海最大的一场雨,也不知道是怎样的缘分,就在前一天,是李小龙逝世五十周年的纪念日。
Antonio嘴角微微上翘,“生活是一段奇幻的旅程。不管是晴天,还是雨天,我喜欢它的全部。”
Antonio在千禧之年来到上海,见证了这座城市23年的变迁。(本文图片均为Antonio提供)以下是采访内容:IP SHANGHAI:第一次来上海之前,您对这座城市有什么了解吗?
Antonio:在欧洲,上海这座城市非常有名。因为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,西方有很多关于上海的电影、传奇故事或歌曲。但那时候外国人去中国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,差不多进入1980年代,中国改革开放后,更多的外国人可以到访中国。
IP SHANGHAI:是什么原因将您带到了上海?来了之后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
Antonio:我是2000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到上海的。那是一家开在新天地旁的法国音乐餐厅,招募我为它进行室内设计,工作合同为期九个月,除了提供薪水外,还提供给我免费的公寓以及伙食。来到这里后,给我最深的印象是,上海真的是一个大熔炉,这里的居住者来自全国,甚至来自世界各地。
IP SHANGHAI:工作日之外,您怎么打发时间?会在上海到处走走看看吗?Antonio:我在新天地工作,下班后如果天气好,我会沿着马当路、黄陂路、金陵路一直散步到外滩。我很喜欢外滩,有许多壮观的建筑,既有城市的繁华,又有浓厚的历史感。不过在2000年初,外滩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繁荣,那时我有一个法国朋友在和平饭店做大厨,当时的饭店还没有太多翻新,地毯、装饰都很陈旧,淮海中路也只有香港广场这样的大商场。
然而,上海的发展速度真的非常快,这与欧洲很不同,欧洲就像是一个博物馆,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。
IP SHANGHAI: 九个月的工作结束后,为什么又回来上海呢?Antonio:因为我爱上了一个中国女孩,我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与她的国际长途电话上,但同时我也为这座城市而回来,我想参与上海的发展,哪怕只是能做一点微小的贡献。所以回到欧洲几个月后,我给那家法国餐厅的老板打了电话,告诉他我想要回上海,然后自己掏钱买机票飞了回来。
再次回来时,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,因为餐厅经理起初拒绝了我,他说没有钱来支付我的薪水。我告诉他,我可以免费给你工作三个月,之后你一定会发现需要我。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我勤勤恳恳地工作,为音乐餐厅设计了舞台背景、表演道具,甚至还为演员设计了服装。最终,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央求老板留下我。我也顺利地拿到了应得的工资。
为了爱情,也为了这座城市,Antonio回到上海。这张照片拍摄于十几年前,背景是南昌路。IP SHANGHAI:来到一个和西方不同的东方城市,您经历过什么文化冲击吗?Antonio:其实我在9个月大的时候,就开始旅居海外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我父亲在比利时找了一份工作,于是全家从西班牙搬到了比利时。因此虽然我们全家都说西班牙语,在家吃西班牙饭,但一推开门,我们身处在国外。我们社区也是个移民社区,有阿拉伯人、意大利人等等。但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,我想说的是,我们都是人,都有相似的感受疼痛、心跳和爱的能力。
上海一直是一个这样的城市,如果你富有,那么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,如果你不富有,你也能生存。换句话说,上海是一个多元的城市,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上海的多元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IP SHANGHAI:在您的创作生涯中,是否有任何人或事件对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?Antonio:我记得大约三岁的时候,幼儿园的陶艺课上,老师让我们自己捏泥巴玩。我模仿电视里看到的样子,做了一只大恐龙,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。后来不管是鳄鱼、乌龟、大象,只要我见过都能捏出来,甚至还能还原它们的肌理,整个过程都是我自己学的。当时教室里还有一个架子,老师会把优秀的作品摆在上面,很快架子上摆满了我的作品。
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,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弟弟。家里并不富裕,很少给孩子们买玩具。那时候我会把家里的鞋盒都收集起来,等到夜深人静,全家人都入睡之后,独自在客厅里制作一些小手工。而之所以选择晚上,是因为白天家里太喧闹,只有晚上我才能享受一份宁静。后来姐姐们发现我经常晚上不睡觉,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,说我有梦游症,哈哈,我没有解释,因为那是我的秘密。
IP SHANGHAI:您何时开始将绘画视为职业,或者决定追求艺术梦想的=?Antonio:11岁的时候,我卖出了自己的一幅画。当时我为母亲朋友的女儿画了一幅肖像,作为奖励,他们支付了我几块钱。从那时起我意识到可以通过画画挣钱,但其实我没有真正在一所专业学校里学过,所有都是自学的。
IP SHANGHAI:我注意到您很崇拜李小龙,那您是否也喜欢香港电影和中国武术?作为亚洲偶像,您认为李小龙对西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?Antonio:小时候,妈妈偶尔会给我一些零花钱,我会用来买票看电影。我非常喜欢看那些超级英雄与怪兽战斗的影片,但有一次电影院放了一部香港功夫片,那是我第一次认识李小龙,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。
与许多打斗电影不同,李小龙展现出的是真正的中国功夫,他的角色总是充满力量和正义感。尽管李小龙身型娇小,但他的肌肉线条却如此完美。那个时候,我正在学习达芬奇的人体素描,因此收集了很多关于李小龙的杂志和书籍,临摹了无数张他的肖像,直到现在,我还能凭记忆迅速画出李小龙的样子。然而非常遗憾的是,我第一次认识李小龙是在1974年,那时他已经去世了,他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在全球有多么知名。
Antonio绘制的李小龙肖像作品IP SHANGHAI:上海这座城市是否也给您带来了一些创作灵感?Antonio:比利时漫画家乔治·勒米创作过一部漫画叫《丁丁历险记》,我非常喜欢。来到上海后,有一次我无意中认识了三毛,他长得很像丁丁,额头上有三根标志性的头发,很有趣。查了资料后我才知道三毛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,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孤儿,穷困潦倒,流落街头,和丁丁的故事背景相比,可以说截然不同。虽然生活很艰辛,但在我看来三毛是个充满智慧的人物,他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抗生活的磨难,代表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努力生存的人们。
Antonio以三毛为主题制作的装置作品
魔幻题材的微型装置作品IP SHANGHAI:您目前的创作方向是什么,有什么计划吗?Antonio:我计划举办展览,展示我的艺术作品,同时我也很喜欢从事教学工作。在我看来学习艺术的最佳方式就是享受其中的乐趣,放开思维,不要限制自己。
Antonio希望更多人能体会到艺术的快乐。IP SHANGHAI:如果向海外的朋友介绍上海,您会推荐哪些您喜欢的地方?Antonio:我喜欢浦东、金茂大厦、东方明珠等等这些现代化地标,它们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繁荣。不过我最喜欢的仍然是浦西的老建筑,古典又浪漫,周边也有很多漂亮的咖啡店和画廊,生活很惬意。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